2006年7月19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版:写真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暑假,校园里的“留守一族”
本报记者 陈卓/文 通讯员 陈胜伟/摄

  暑假到,学生放假了。但是放假不等于放松,对于这一点,如今的大学生已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暑假,正是自己接触社会、学习新知的好时候。
  这个炎夏,我们走访了一些“留守”校园的大学生们,他们正以各种不同的角色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家教培训、志愿服务……为将来的振翅高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临时白领”的新体验
  叶思遐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新闻系大三的学生。今年暑假,这位温州女孩有了一个新角色——“中国企业体验”奖励计划(2006)的策划人和参与者之一。
  这项社会实践计划由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合办,两所大学各派出20名学生参与。根据计划安排,叶思遐和一名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从本月起开始在华立集团总部实习。
  虽然实习时间比较短,但是参与这项计划的企业都给学子们创造了良好的体验机会。比如华立集团,不仅特意安排了欢迎会,还组织了一些培训,由企业中层以上的经理担任实习团队的日常指导教师。
  “通过培训,我们知道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像人力资源部经理说的那样,这可以帮助我们增加社会阅历,了解当前的社会竞争。”叶思遐说,实习时主动“要活干”很重要,这样才能学到更多。
  据了解,这项计划分两个阶段。前期,参与者进入内地企业进行短期实习和调研,并就实习体验进行探讨、思考、写出报告;后期,参与者赴香港访问,通过参观、讨论、讲座等形式了解香港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情况。下个月,叶思遐就将奔赴香港继续履行计划。这个暑假,她会在忙碌中度过。
  说起参与计划的香港同学,他们的认真劲儿让叶思遐印象深刻。“比如上班着装,和我一起在总部实习的香港中文大学同学,看到部门里的女同事都穿裙子,她也严格执行。”
  实习期间,叶思遐参与了华立集团企业报——《华立报》的采编工作。接下来,她还打算写一篇关于企业报的小论文。“这算是实习的副产品吧。”

  全日制家教的成就感
  7月5日起,浙江省林学院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大一学生王燕燕,开始了她的家教生涯。
  王燕燕的家教和之前大家熟悉的“课时制”家教可大不一样,19岁的她得全天候照顾四年级男孩明明的学习和生活,每天吃住都在明明家,每个月可以领到300元“薪水”。
  “做这份家教倒不是为了钱,而是觉得这是个接触社会、锻炼自己的好机会。”王燕燕家在广东,今年暑假她不准备回去了,就打算留在临安郊区“工作”。爸爸妈妈也很支持她的决定。
  每天早上6点半,燕燕准时起床,洗好自己的衣服。早餐后的7点半到11点半,是学习时间。在这4个小时里,燕燕要督促明明完成每日计划中的语文和数学暑假作业。“明明原来看到数学的应用题就头疼,现在好多了,能自己解题了。”
  每天午饭后的时间是自由安排的,燕燕会根据明明当天上午的表现来调整计划。如果明明完成作业的质量不错,燕燕会和他一起打会儿游戏,还会带他去亲戚家串串门;但如果明明没有乖乖学习,燕燕就会拿出“老师”威严,直到明明完成预定的功课为止。
  下午4点到5点半,又是学习时间。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查漏补缺了。
  一天的生活张弛有度,燕燕还可以抽空学习英语。
  “从明明到他爸妈,还有他们家的亲戚,都喊我‘老师’,其实我希望他们叫我燕燕,可他们就是不肯改口。”燕燕说,大家不仅非常照顾她,还很尊重她,使她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虽然也有人觉得王燕燕做这份“工作”有点“大材小用”,但她自己心里有数:这种集全日制家教、勤工俭学和社会实践于一身的新模式,让她接触到了很多以前想不到的情况,学到了更多社会经验,也让她对自己的认识更清晰了。

  实习护士的新感触
  魏安娜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系护理专业大二的学生,她和同学们在杭州各医院的实习生活已经开始了3周了。要跨过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的障碍,这就是最好的机会。
  这是魏安娜的第一次实习。“第一个星期还不怎么觉得,第二个星期开始就发现真的很累!”以前老是埋怨读书辛苦的学生们,现在已经彻底改变了观念,“还是工作最辛苦啊!”
  一段时间下来,大家都有了这样的认识:读书时只是自己对自己负责任,但工作中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得起工作对象和单位,特别是在医院这样特殊的单位,丝毫马虎不得。魏安娜和同学们都一丝不苟地学习着、工作着。
  魏安娜说,实习是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的。每天早上7点半到医院后,魏安娜他们就跟着护士老师去病房换被单被套。平时,整理输液器、发放棉球、记录病人的相关数据等工作中,都有她们的身影。
  每天“下班”回到寝室,魏安娜会和同学交流心得,有时也会向远在丽水的家人汇报一下收获。
  “最大的感触是,要做好护理工作,一定要学会和病人沟通,做个交流的高手!”魏安娜说,实习中她发现医护工作非常需要病人的配合,如何用恳切的言语和细致的服务去护理好病人,尽量减少他们身心上的痛苦,真的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既需要理论修养,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领悟。